通用桥、门式起重机行业迎来标准体系优化关键期
发表时间:2025-10-7
在 2025 年 9 月,通用桥、门式起重机行业迎来标准体系优化关键期,技术创新成果持续落地,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行业发展朝着规范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稳步迈进。
从标准与技术突破来看,行业顶层设计与技术输出成果显著。9 月 17 日至 19 日,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分技术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在山东新泰召开,78 名行业代表共同审议通过 2026 年标准立项计划。总会主任委员唐超明确提出四大发展要求,包括强化标准质量引领、布局绿色智能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效能、加快国际化进程,为 “十五五” 期间行业标准化工作划定清晰主线。会议还重点研讨 GB/T 14405《通用桥式起重机》、GB/T 14406《通用门式起重机》两项核心国标的修订方案,大连华锐重工等牵头单位披露修订细节,预计新增智能化安全控制、新能源适配等技术条款,进一步完善设备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企业话语权持续提升。9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会议传来重要消息,太重集团牵头主持的《起重机 对机构的要求 第 5 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ISO 109725)正式立项。这是继 2025 年初主导 ISO 109721 标准后,中国企业再次执掌全球桥门式起重机核心标准修订权,标准中融入的 “智能载荷分配算法”“能效分级指标” 等中国技术方案,将大幅提升国产设备国际认可度。数据显示,太重集团 2025 年上半年主导国际标准数量已超过此前三年总和,技术输出覆盖全球 12 个国家,推动中国起重机技术标准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新版安全标准正式落地实施,为行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9 月 24 日发布的《GB/T 23723.5-2025 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 5 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专题报告显示,该标准已于 9 月正式生效。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新增远程监控系统适配性要求、新能源动力设备特殊规范,将载荷限制器精度指标提升 15%,并首次确立 “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框架,要求企业建立风险预判机制与健康监测体系。行业专家指出,该标准将推动行业从 “事后监管” 向 “主动防控” 转型,预计未来 6 个月内,全国 80% 的存量桥门式起重机需完成安全装置升级,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风险。
在市场与项目进展方面,行业产需双增格局稳固,区域产业集群加速成型。行业数据预测,2025 年国内桥式起重机产量将达 16.89 万台,需求量 17.2 万台,门式起重机产量突破 5.15 万台,较 2023 年分别增长 26%、28% 和 20%。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大领域:一是 “一带一路” 跨境铁路建设持续推进,拉动门式起重机出口增长,2025 年 1-8 月对东南亚出口量同比提升 37%;二是新能源产业扩张,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新增桥式起重机需求同比激增 45%;三是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冶金行业淘汰低效设备带来的替换需求占比达 30%。区域发展层面,山东新泰作为全国桥门式起重机标准化会议举办地,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运维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当地起重机械企业达 186 家,2025 年上半年产值突破 120 亿元,产品覆盖全球 60 余个国家。据当地政府披露,新泰正在加速建设 “智能起重机创新产业园”,重点引进机器人焊接、数字孪生测试等高端配套项目,预计 2026 年将形成 300 亿级产业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起重机产业高地。此外,行业技术升级路径愈发清晰。市场研究显示,2025 年桥门式起重机技术升级呈现三大方向:智能化方面,AI 故障预警系统渗透率已达 32%,较 2024 年提升 18 个百分点,远程运维成本降低 40%;绿色化领域,新能源驱动设备占比突破 25%,锂电池门式起重机在港口场景的能耗较传统机型下降 55%;高端化趋势下,起重量超 500 吨的大型桥式起重机订单同比增长 22%,主要应用于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工程,为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提供设备支撑。这些标准升级、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不仅体现了通用桥、门式起重机行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更预示着行业将在规范化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增长,为制造业升级、新能源建设等领域注入更强动力。